您的位置: 首页 > 百科知识 >

什么是信贷约束(关于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给银行信贷带来的影响)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22 04:24:10    

我国以银行信贷作为主要融资方式,这为货币政策的银行信贷渠道传导提供了基础。小微企业作为中国个体数量最大、创 新基因最活跃的经济主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和发展考验。随着近年来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的兴起,金融摩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伴随国内各类商 业银行的快速成长,研究货币政策的银行信贷传导渠道在宏观经济不确定条件下 是否依旧有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反观金融危机期间,虽然世界各国都在采取各类措施积极释放国内流动性, 但事实上各国的流动性囤积问题依旧无法得到解决。事实上,除反映宏观经济状况的一阶矩变量可作用于银行信贷供给,宏观经济的 二阶矩变量即经济不确定性也对其具有重要影响。经济不确定性不仅会引发经济 波动和系统性金融风 险,还会对银行信贷行为造成直接影响。

从经济不确定性会降低贷款质量的假设出发,通过一个企业 价值最大化模型证明经济不确定性较高时银行的最优策略是降低贷款投放。 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了银行破产的概率,风险中 立的商业银行将启动自我保险机制来降低信贷增速。考察了美国量化宽松规则制定 期间银行贷款的变化,发现监管不确定的上升对银行信贷供给具有制约作用,且 历史上经常被起诉的银行会在规则制定过程中更为严厉地削减贷款。

经济政策不确定的增长将减少银行信贷供给,即使银行股东保持风险中立且实行有限责任制,当 不确定性提高,银行出于自我保护,也会收缩信贷投放。经济环境中的不确定 性上升,会促使企业和居民选择减少当期投资活动、创新创业活动的支出,转而 将投向储蓄方面,银行的资金储备因此得以增加,所以银行的信贷规模也会得到 进一步扩张。

从贷款需求的角 度来说,经济不确定性升高时,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增加,产生了 较高的外部融资溢价,这也就意味着经济不确定性升高导致企业的银行贷款成本 增加,且使得在中小型银行贷款的企业成本增加更多,从而导致企业对于银行的 贷款需求减少。

而且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对经济不确定性影响 的敏感性存在差异,规模越小流动性约束越强的银行,对不确定性影响的敏感性越高,积极的货币政策是应对经济不确定性的重要手段,但货币政策本身也会造成经济不确定性,同时货币政 策可以通过经济主体的风险厌恶偏好、信贷约束引起的信贷摩擦和货币政策惯性 影响经济不确定性,其中信贷约束是最主要的影响途径,比如,随着银行规模的扩大、资本充足率的提高、流动性水平的上涨,银行的贷款 决策对货币政策的敏感性就会随之显著降低。

经济不确定性已经成为影响政策调控的主要因素。经济不确定性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存在消极的作用,衡量其性质的关键因素就在于市场的经济活动是否 能够在其作用下获得繁荣。大部分学者都认为,经济不确定性上升不仅会在 一定程度上降低总产出、使企业大幅减少当期投资活动,并由此对实体经济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但是,也有学者得出不同 结论,比如,尽管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企业的创新是创业活动,但却因此能够促进我国的制造业向服务业积极转型,带动我国经济另一层面上的繁荣。

不确定性的负向冲击效应并不显著,甚至有些时候呈现出一定正向冲击特征, 随着经济 不确定性的提高,企业的创新活动反而会进一步增加,这可能是因为实物期权理 论的存在使企业在面临不确定性冲击时,更倾向于未来盈利,因此在当期会选择 增加创新研发投入。

新形势下,我国政策当局依据国内外经济环境,适时提出了“六稳”基调。 毫无疑问,利率、汇率、股市债市等市场存在的各种宏观或微观不确定性会对我 国的宏观经济调控产生较大影响,稳定目标的实现前提就是保证有一个稳定的政 策实施环境。货币政策在应对经济不确定性攻击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因为当不确定性生成时,实体经济的实际变动会受到具体实施货币政策的显著影响。

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增加带来了预防性储蓄的增加, 从而给宏观经济运行带来了下行压力。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货币政策的企业信贷融资效应存在负相关关系,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弱化了 货币政策有效性。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显著抑制货币政策的就业促进作用,且这一抑制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 异质性特征。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投资负相关,微观企业需要根据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态势实时调整投资行为。不同类型经济不确定性虽然在调控效应上有所差异,但总体上说都表现出来明显的宏观经济负向溢出效应。

在使用货币政策时需要对货币政策工具和参照物进行考量, 工具和参照物的不同会导致中介目标不尽相同,中介目标所对应的货币政策又可以细分为数量型货币工具和价格型货币工具。 通常情况下,在货币政策进行传导时,存在两个重要的中介目标,一是货币 供应量,二是市场利率。

从货币政策调控方式的角度出发,可以看出,货币供应量代表数量型手段的金融变量,而市场利率代表价格型手段的金融变量。从某种程度上说,虽然这两种手段所使用的工具和中介目标并不存在绝对的因果关系, 但是它们具有很强的相关性,所以借助中介目标有利于对比分析上述两种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数量型工具,二是价格型工具,除此之 外,还会存在一些特殊情况。虽然有时央行所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具有一定的特 殊性,但是从本质上来讲,它们仍可归属到数量型和价格型工具的范畴,只是因 为它们的适用范围过于狭窄,不具有普适性,所以将其归为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具体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强制要求金融机构上交一 部分资金,这样一来就会影响到金融机构整体的准备金数量以及货币乘数,进一步对其信贷能力以及供应货币能力产生影响。这一做法能够对存款者的取款和清 算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 使用法定存款准备金有很多优势,主要体现为时滞短,效果明显。

首先,这 是由中央银行自主决定的,其他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较小,独立性以及自主性很 强。其次,该政策的实施能够对商业银行用于信贷的货币供应量产生直接影响, 外部时滞短,产生效果快。最后,该政策工具的影响范围非常广泛,几乎将所有 微观主体都包括在内。 除此之外,该政策工具在某些方面也存在不足:首先,由于改变存款准备金 后会影响货币乘数,从而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很大,这样一来就容易出现经济 过度波动的状况。

其次,如果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充足,央行选用这一政策工具之 后,商业银行不会自动减少用于信贷的货币量,这就有可能导致调控失败。最后, 由于这一政策工具具有很强的威力,货币当局在选用该工具时会更为小心谨慎, 甚至有可能对其不予优先考虑,从而降低了其灵活性。

宏观经济极具特征性,其中最为突出的当属周期 性和波动性,周期性相比较于波动性前者所历程的时间相对较长,在经济发展过 程中应尽可能促使其朝着繁荣方向发展。当期宏观经济的波动性虽与宏观经济不 确定性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但相互之间无法进行替代,原因在于宏观经济中的不 确定性因素较为繁杂。以上所阐述的宏观经济不确定性是以经济为主体,重点分 析预期值和实际值发生偏离的原因所在,同时也指出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应包含 那些不可预期的经济波动。

货币政策的制定应以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作为基准,对宏观经济不确定性进行 测量首先要对其进行正确的识别,其次还需进行量化研究分析。经济不确定性会对银行信贷产生抑制,而且 货币政策会作用于不确定性的边际效果,而且银行的异质性也会影响货币政策的表现。